目前的环境状况

8.1 香港市民近年来越来越关注环境逐渐恶化的问题。 1997 年空气质素监测结果显示,在九个空气质素监测站中,有五个不能符合可吸入悬浮粒子的全年平均空气质素指标。高浓度的可吸入悬浮粒子相信与呼吸系统疾病增多及较高的死亡率有关;而二氧化氮也使香港的空气质素变差,这污染物更会刺激呼吸系统及引致其他健康问题。截至 1997 年的五年内,二氧化氮水平增加了 20% ;在 1997 年,其中一个空气质素监测站所探测到的二氧化氮浓度亦超出全年平均空气质素指标。路边空气污染指数於 1999 年 2 月达到「甚高」水平有 9 次之多。这些空气质素欠佳的情况,是由於在监测站录得过高的二氧化氮水平所致,而本港的监测站往往被高楼大厦包围着,令空气无法流通。

8.2 来自主要污染源(例如发电站)的空气污染排放物,会在高空扩散,但车辆所排放的废气则令街道上的空气质素差劣。据估计, 1997 年在街道上排放的氧化氮及悬浮粒子,分别有 65% 和 75% 都来自车辆废气。为了改善空气质素,政府正逐步推行一系列管制措施,包括采用较严格的废气管制标准(欧盟 III 型)及的士改用石油气。政府正鼓励专利巴士公司在那些未装有符合欧盟废气排放标准引擎的车辆安装柴油催化变换器,并计划落实向巴士供应含硫量较低的柴油。此外,当局亦着手减少中环、湾仔及铜锣湾等闹市的巴士站数目。这项措施既可改善交通流量,又可减少废气排放。

8.3 汽车所产生的噪音同样备受关注。据估计, 1997 年住在策略性环境评估所涵盖的主要道路而受到过量的噪音滋扰的市民约达 429,000 人。

8.4 香港许多自然栖息地都有种类繁多的动植物,我们在发展新运输基础设施时,首要考虑的因素,是必须保护这些大自然资源。

2016 年的环境状况

8.5 策略性环境评估显示政府所建议的各项管制措施,可在短期内减少汽车废气及改善环境。但改善的幅度仍不足以令空气质素符合香港有关指标的规定。所有在 2016 年的考虑方案下所建议的交通策略将持续未能符合空气质素指标。

8.6 噪音影响方面,本研究所预计的滋扰程度,是根据受影响的人数和噪音的强度而定。由於重型车辆的增长,预计到 2016 年,在高增长方案下,滋扰程度会增加差不多一半。即使交通需求只有低增长,与 1997 年的情况比较,噪音问题仍会恶化。明显地,若重型车辆问题不加以解决,道路交通所引致的噪音问题将难有重大的改善。本研究建议了一些噪音消减措施,以减轻交通噪音的影响。

8.7 本研究所建议的运输发展方案都避免触及具生态价值的地点,以保护重要的环境保护区。可是,一些基建发展计划无可避免地会令我们失去某些生态重要性较低的自然栖息地。本研究完成以後,个别项目会进行环境影响评估以确保运输基础设施不会带来不可接受的生态影响。

供进一步考虑的措施

8.8 车辆废气增加,无疑会导致香港的空气质素下降。在中增长至高增长的情况下,虽然我们已采取了建议中的废气管制标准,但预计到 2016 年,路面车辆所产生的废气仍会增加。

8.9 较高的交通量增长率会令减少汽车废气所带来的短期效益更快的消失。因此,有需要施行额外的措施来管理汽车使用及减少道路交通废气。本研究已拟订了一些环境改善措施,并建议在运输规划的各个有关范畴内实施。这些措施包括:

  • 结合土地用途与运输规划,以减少交通需求;
  • 兴建覆盖范围更广泛的铁路网络及主干与接驳服务,尽量增加铁路的使用量;
  • 更妥善协调各种交通服务;
  • 辟设泊车转乘设施;
  • 运用新科技管理交通,以纾缓交通挤塞的情况;
  • 辟设行人专用区及提供单车设施;及
  • 如有需要,采取车辆限制措施。

8.10 除了以上措施外,本研究亦提出了多项环境改善措施,用以改善空气质素及减少噪音。这些措施包括:

  • 车辆改用其他燃料,例如重型货车及巴士使用含硫量较低的柴油和公共小巴使用石油气;
  • 减少车辆排放废气的措施,例如安装柴油催化变换器及微粒过滤器;
  • 限制车辆的车龄;
  • 控制交通需求的措施;
  • 加强车辆的检验和维修;
  • 更严格的噪音限制;
  • 密封引擎;
  • 低噪音路面;
  • 改善现有的道路(例如装设隔音屏障);
  • 兴建地下道路;
  • 车速管制;
  • 扩展内河码头的运作;
  • 兴建货运铁路;及
  • 引进其他类型的汽车,如无轨电车及节省燃料的汽车。

我们须深入探讨当中一些措施的可行性及成本效益,包括那些具争议性的措施如限制车辆数目增长或使用。当然实施的时间及限制的程度将视乎当时的形势及公众的接受程度。

 

 

 

 

注: 本报告所提供的资料以报告发布时为准,未必於网页下所显示的修订或覆检日期仍然正确。有关报告的发布日期,请参阅报告的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