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環境狀況

8.1 香港市民近年來越來越關注環境逐漸惡化的問題。 1997 年空氣質素監測結果顯示,在九個空氣質素監測站中,有五個不能符合可吸入懸浮粒子的全年平均空氣質素指標。高濃度的可吸入懸浮粒子相信與呼吸系統疾病增多及較高的死亡率有關;而二氧化氮也使香港的空氣質素變差,這污染物更會刺激呼吸系統及引致其他健康問題。截至 1997 年的五年內,二氧化氮水平增加了 20% ;在 1997 年,其中一個空氣質素監測站所探測到的二氧化氮濃度亦超出全年平均空氣質素指標。路邊空氣污染指數於 1999 年 2 月達到「甚高」水平有 9 次之多。這些空氣質素欠佳的情況,是由於在監測站錄得過高的二氧化氮水平所致,而本港的監測站往往被高樓大廈包圍著,令空氣無法流通。

8.2 來自主要污染源(例如發電站)的空氣污染排放物,會在高空擴散,但車輛所排放的廢氣則令街道上的空氣質素差劣。據估計, 1997 年在街道上排放的氧化氮及懸浮粒子,分別有 65% 和 75% 都來自車輛廢氣。為了改善空氣質素,政府正逐步推行一系列管制措施,包括採用較嚴格的廢氣管制標準(歐盟 III 型)及的士改用石油氣。政府正鼓勵專利巴士公司在那些未裝有符合歐盟廢氣排放標準引擎的車輛安裝柴油催化變換器,並計劃落實向巴士供應含硫量較低的柴油。此外,當局亦著手減少中環、灣仔及銅鑼灣等鬧市的巴士站數目。這項措施既可改善交通流量,又可減少廢氣排放。

8.3 汽車所產生的噪音同樣備受關注。據估計, 1997 年住在策略性環境評估所涵蓋的主要道路而受到過量的噪音滋擾的市民約達 429,000 人。

8.4 香港許多自然棲息地都有種類繁多的動植物,我們在發展新運輸基礎設施時,首要考慮的因素,是必須保護這些大自然資源。

2016 年的環境狀況

8.5 策略性環境評估顯示政府所建議的各項管制措施,可在短期內減少汽車廢氣及改善環境。但改善的幅度仍不足以令空氣質素符合香港有關指標的規定。所有在 2016 年的考慮方案下所建議的交通策略將持續未能符合空氣質素指標。

8.6 噪音影響方面,本研究所預計的滋擾程度,是根據受影響的人數和噪音的強度而定。由於重型車輛的增長,預計到 2016 年,在高增長方案下,滋擾程度會增加差不多一半。即使交通需求祇有低增長,與 1997 年的情況比較,噪音問題仍會惡化。明顯地,若重型車輛問題不加以解決,道路交通所引致的噪音問題將難有重大的改善。本研究建議了一些噪音消減措施,以減輕交通噪音的影響。

8.7 本研究所建議的運輸發展方案都避免觸及具生態價值的地點,以保護重要的環境保護區。可是,一些基建發展計劃無可避免地會令我們失去某些生態重要性較低的自然棲息地。本研究完成以後,個別項目會進行環境影響評估以確保運輸基礎設施不會帶來不可接受的生態影響。

供進一步考慮的措施

8.8 車輛廢氣增加,無疑會導致香港的空氣質素下降。在中增長至高增長的情況下,雖然我們已採取了建議中的廢氣管制標準,但預計到 2016 年,路面車輛所產生的廢氣仍會增加。

8.9 較高的交通量增長率會令減少汽車廢氣所帶來的短期效益更快的消失。因此,有需要施行額外的措施來管理汽車使用及減少道路交通廢氣。本研究已擬訂了一些環境改善措施,並建議在運輸規劃的各個有關範疇內實施。這些措施包括:

  • 結合土地用途與運輸規劃,以減少交通需求;
  • 興建覆蓋範圍更廣泛的鐵路網絡及主幹與接駁服務,盡量增加鐵路的使用量;
  • 更妥善協調各種交通服務;
  • 闢設泊車轉乘設施;
  • 運用新科技管理交通,以紓緩交通擠塞的情況;
  • 闢設行人專用區及提供單車設施;及
  • 如有需要,採取車輛限制措施。

8.10 除了以上措施外,本研究亦提出了多項環境改善措施,用以改善空氣質素及減少噪音。這些措施包括:

  • 車輛改用其他燃料,例如重型貨車及巴士使用含硫量較低的柴油和公共小巴使用石油氣;
  • 減少車輛排放廢氣的措施,例如安裝柴油催化變換器及微粒過濾器;
  • 限制車輛的車齡;
  • 控制交通需求的措施;
  • 加強車輛的檢驗和維修;
  • 更嚴格的噪音限制;
  • 密封引擎;
  • 低噪音路面;
  • 改善現有的道路(例如裝設隔音屏障);
  • 興建地下道路;
  • 車速管制;
  • 擴展內河碼頭的運作;
  • 興建貨運鐵路;及
  • 引進其他類型的汽車,如無軌電車及節省燃料的汽車。

我們須深入探討當中一些措施的可行性及成本效益,包括那些具爭議性的措施如限制車輛數目增長或使用。當然實施的時間及限制的程度將視乎當時的形勢及公眾的接受程度。

 

 

 

 

註: 本報告所提供的資料以報告發佈時為準,未必於網頁下所顯示的修訂或覆檢日期仍然正確。有關報告的發佈日期,請參閱報告的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