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這附件總結了本研究於 1998 年 6 月進行諮詢期間所收到的主要意見、看法及建議,並扼述本研究如何在其後的工作中作出回應。

四項新措施

2. 諮詢文件所提出的四項新措施普遍獲得支持,這四項措施包括適時提供運輸基礎設施,以應付預期的需求;優先發展鐵路運輸;加強公共交通服務之間的協調和配合;以及運用新科技更有效地管理交通需求。

發展運輸基礎設施

3. 大部分諮詢對象都贊同要 適時提供運輸基礎設施 ,以配合土地用途發展。有人建議訂定觸發檢討的標準或期望,例如主要活動與人口中心之間的最長行程時間。此外,有些被諮詢者希望檢討可更廣泛涵蓋於其他範疇,以便及時採取行動,例如發出空氣污染警報。本研究已建議制訂檢討制度,確保在實施道路工程之前,能夠因應最新的發展情況,重新評估有關工程的需要、時間、範圍及建設先後次序。

4. 大部分被諮詢者都支持應該 優先發展鐵路運輸 。不過,由於涉及利益,有些人忠告政府應該加強對鐵路公司的監管。他們一般認為,發展鐵路網絡較按個別情況發展鐵路線為佳。有人指出,鐵路幹線應有足夠的接駁交通服務,以方便乘搭。有些人則支持於主要受到擠塞影響的走廊興建新鐵路。本研究探討了提高鐵路使用率的實際方法,包括提供高水平的公共交通交匯處,以推廣主幹及接駁服務。鐵路將會是未來客運網絡的骨幹,也會成為主要的客運工具。第二次鐵路發展研究現正深入探討詳細的鐵路發展計劃,該研究會在 1999 年年底完成。

5. 至於 預留發展空間 的新措施,則沒有太多討論。有人指出,收地對推行預留發展空間的建議十分重要。本研究已考慮如何在主要交通需求走廊沿線增加發展基礎設施的空間。為了充分使用這些走廊,本研究已考慮過長遠的需求,以期在可行的情況下滿足這些需求。

6. 很多人都關注到應以一個更宏觀的角度來研究 跨界交通需求 。本研究已參考了由新跨界通道可行性研究所提供的最新交通需求預測,以擬訂長遠的策略性道路幹線及鐵路線來應付這些需求。

7. 在收到的意見中, 環境的考慮因素 是一個熱門的話題。公眾對本研究的期望,不僅在於處理運輸政策及項目中有關生態、噪音及空氣質素的方面。不少市民都歡迎可持續發展的概念以及用建設道路以外的方法來滿足交通需求。本研究除了透過生態、噪音及空氣質素評估來研究運輸政策及項目對環境的影響外,還訂定了一系列可行的環境污染緩解措施,務求在可讓香港持續發展的前提下,維持客貨運輸的流通性。

公共交通服務

8. 在各種 以道路為主的公共交通工具 中,被諮詢者都支持專利巴士,但對公共小巴、屋邨巴士、電車、渡輪及的士所發揮的作用則有不同的看法。 優先發展高效率的交通工具 (尤其是鐵路)的原則沒有引起爭論,但有人指出,維持小巴的數目可能違背了這個原則。本研究檢討了各種公共交通工具的作用及其在運輸分級中所居的位置,並建議維持各種公共交通服務,透過加強彼此間的協調來推廣主幹及接駁服務,並逐步以專線小巴取代紅色小巴。

9. 大部分被諮詢者都支持 各種公共交通服務之間應互相協調和配合 ,但是有人同時指出,目前不同的交通服務由不同公司專營,會令彼此間的協調出現困難。由集體運輸工具,例如地下鐵路及九廣鐵路提供主幹服務的建議沒有受到質疑,但有些人則認為專利巴士亦可提供主幹和接駁服務,發揮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建議透過各種交通工具之間的協調和配合,盡量提高公共交通服務的載客量及效率,優先發展不佔用路面的服務,並把不同營運者之間的惡性競爭減至最低。本研究還建議在各主要地點提供高水平的公共交通交匯處設施,而這些地點最少要有一種集體運輸工具提供服務,例如地下鐵路或九廣鐵路。研究還建議發展乘客資訊系統,務求乘客能夠根據足夠的資訊來選定路線。

10. 專業團體一般都支持 綜合收費 的概念,但有些被諮詢者則對此有所保留。本研究發現推行綜合收費會牽涉不同私人營運者分攤收入的問題,因而會引起實際及制度上的困難。因此,完全合併的收費系統並不切實可行。不過,本研究認為,公眾使用一個共同的繳費系統乘搭所有或大部分公共交通工具會有許多好處。八達通卡的使用已實踐了這個概念,應盡量加以鼓勵。

交通管理

11. 在交通需求管理方面,大部分被諮詢者都贊同鼓勵市民 使用泊車轉乘設施 和公共交通工具。本研究建議於合適的公共交通交匯處提供泊車轉乘設施,以鼓勵私家車駕駛者轉乘公共交通工具。

12. 雖然被諮詢者對 實施私家車財政限制措施 的意見不一,但若情況無可避免,他們大部分都寧願選擇限制使用私家車多於限制擁有私家車。本研究認為,最審慎的做法是不斷監察車輛數目的增幅及隨之而來的道路交通增長,並在預期的問題開始出現時採取果斷的行動,到時便可採取限制使用私家車或限制擁有私家車的措施。

13. 在限制使用私家車方面,被諮詢者對於 電子道路收費 的意見各有不同。有些人反對 兩級發牌制度 ,認為電子道路收費比較容易推行及更具彈性。目前另有一項研究正在探討引進電子道路收費新科技的可行性。

14. 在 貨運方面 ,被諮詢者對限制貨車在非繁忙時間行駛有不同意見。本研究瞭解到貨運與經濟之間的關係,因此建議在進行地區性交通研究時,一併探討可否採取地區性貨運交通管制措施。多數被諮詢者贊同促進貨運鐵路服務,第二次鐵路發展研究現正探討發展貨運鐵路的潛力。

15. 在香港,由於大眾對 使用高科技來管理交通 仍感陌生,因此被諮詢者大多只提出一般性的意見。本研究已定出智能交通運輸系統的幾項主要應用功能,這些功能將會對香港的運輸系統有利。研究亦建議進行更多研究,以評估在香港應用這些系統的可行性。

16. 在道路收費策略 方面,差不多所有被諮詢者都認為各條海底隧道交通量不平均的情況是不能接受的。

  • 導致這種情況的原因是三條海底隧道的收費水平不一。專業團體提議三間海底隧道公司應該重組,或調整過海收費,可是沒有團體提及更改收費或會引起公眾反對。建議的措施包括增加香港海底隧道的使用稅,向西隧使用者回扣通行費或徵收負使用稅,以及就不同時段徵收不同通行費,務求把繁忙時間的過海交通分散至其他時段。
  • 由於香港海底隧道的專營權已於 1999 年 8 月屆滿,有人建議當局重新檢討現有各條隧道的不同專營權協議。在這方面,有人提出了創新的建議,包括由香港海底隧道的新營運者收購東隧及西隧,以便更改通行費;或安排三條隧道的經營者分攤收益。此外,又有人建議把香港海底隧道的通行費盈餘撥入通行費基金內。
  • 本研究結果顯示收費方案如能平衡各隧道(尤其是過海隧道之間)的需求與通車量,可為社會帶來莫大裨益。最近政府採取措施,由 1999 年 9 月 1 日起把海底隧道的私家車收費從 10 元增加至 20 元。

17. 被諮詢者對於 由私人機構負責基建項目融資 的意見紛紜。有人認為目前的「建造、營運及移交」方式存有問題,其他人則提出了加強「建造、營運及移交」項目可行性的方法。本研究已探討了融資的問題,並發現我們的預算或可承擔建議的項目。政府應不斷檢討各項互相競爭的收費設施的收費方案。這方面的未來發展將會影響私人機構參與日後的「建造、營運及移交」項目的財務可行性。

18. 行人設施 是引起較多人討論的課題。闢設行人專用區獲得廣泛的支持,被諮詢者亦贊成在規劃過程中有更深入的分析。但他們對於選擇架空、路面或地下設施,則各有不同意見。本研究已檢討所收到的提議,並提出了一些原則性的建議,以供未來的地區性研究參考,建議包括於行人流量高的地方及主要的公共交通交匯處一帶引入綜合及分層的行人網絡,以鼓勵市民安步當車。

 

 

 

 

註: 本報告所提供的資料以報告發佈時為準,未必於網頁下所顯示的修訂或覆檢日期仍然正確。有關報告的發佈日期,請參閱報告的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