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背景


政府於2017年為中環及其鄰近地區「電子道路收費先導計劃」展開可行性研究。該研究的範疇包括制訂「電子道路收費先導計劃」、評估計劃對紓緩交通擠塞的整體成效、評定計劃的經濟和環境效益、以及探討系統技術的不同方案和制訂保障私隱的措施。

政府於2020年成立一個國際專家小組,成員包括來自英國、美國、新加坡、瑞典及香港,為在中環落實「電子道路收費先導計劃」提供意見。

該研究已於2022年9月30日完成。政府會因應三條過海隧道調整收費後,其周邊道路及中環的交通情況,並在充分顧及香港的最新社會和經濟狀況後,決定何時及如何落實「電子道路收費先導計劃」。


2. 電子道路收費的益處

電子道路收費的益處


3. 電子道路收費的基本元素及相關事宜


收費區

「收費區」是電子道路收費涵蓋的範圍,通常都是(但不限於)一個城市中經常出現嚴重交通擠塞的商業中心區。

收費機制

目前有三類常見的收費機制,分別為「區域為本」、「周界為本」和「時間為本」。在「區域為本」的機制下,駕駛者只須繳費一次,同日便可多次進出收費區。至於在「周界為本」的機制下,車輛每次在收費時段駛經收費區邊界均須繳費。

在「時間為本」的機制下,車輛根據在收費區內的逗留時間而收取不同的費用,而在「區域為本」和「周界為本」的機制下,逗留時間不是收費考慮因素。

收費時段

「收費時段」是指車輛被徵費的時段,通常是交通擠塞的時段。

收費水平

「收費水平」是指使用收費區內道路的費用,以促使駕駛者改變出行習慣,從而減低收費區內的交通流量至可接受的水平。

豁免和優惠

所有在收費區內使用道路的車輛,均有份造成交通擠塞,因此可向駕駛者徵收不同程度的交通擠塞收費。至於決定是否對部分類型或用途的車輛提供豁免或優惠時,應考慮多項因素,特別是計劃的成效。

科技

「自動車牌識別」、「短距離微波通訊」、「無線射頻識別」及「全球導航衛星系統」是現時電子道路收費普遍使用的科技。無論採用何種科技,都有需要在路邊安裝附屬設施 (如門架、柱杆等) 。

成效

從海外經驗得知,新加坡、瑞典哥德堡、瑞典斯德哥爾摩、英國倫敦、英國杜倫及意大利米蘭的收費區交通流量減少超過10%。

配套措施

海外經驗顯示,提供適當交通配套措施將有助成功推行電子道路收費計劃,用意是鼓勵和協助駕駛者及乘客更善用公共交通工具,或在非繁忙時間才進入收費區。

對私隱的關注

在實施電子道路收費時,市民其中一個最關注的問題是私隱是否受到足夠保障。隨着科技不斷進步及保障私隱法例更臻完善,私隱問題大致上都得以解決。